農歷戊申猴年12月,隨著中樞的一聲號召,無數青年人從城市涌向了廣大的農村地區。
大哥周秉義和順利升級成女朋友的郝冬梅,第一批就奔赴了農村。
開始的這么幾年,周秉義、郝冬梅、周蓉、蔡曉光,這四個青年,在沒有了上大學的希望后,便整天心情憋悶的湊在一起讀書。
《戰爭與和平》、《靜靜的頓河》、《雙城記》、《紅與黑》、《德伯家的苔絲》,這些在這個年代足以被懷疑的書籍,都是這四位青年人的必讀好書。
周秉昆仍舊不愿意和他們一起摻和,不是說自己像劇情里的周先生那樣讀不懂書,也不僅僅是不喜歡那國的文學,恰恰是因為他腦海中更多的思考,沒法和這個時代的青年人訴說而已。
像當年對付關靜山的那樣,周秉昆憑借著高超的身手,渾水摸魚,正經搞到了好些個值錢的物件兒,現金也弄了不少。
當然了,礙于樸素的道德觀念束縛,他下手前挑選的都不是什么良善人家,這東西可以說還是拿的問心無愧,具體細情就不表了。
這錢他也沒往家里拿,周家人的家風家訓容不得這樣的行為,反倒支援了鄭娟家好些個。
說到底,若不是為了鄭娟家的生計,他也懶得干這種事。光明前幾年的時候,生了一場大病,高燒不退,幸好周秉昆早就防著這事呢,及時“籌措”到了費用,把孩子送到醫院里治療。
幾天后,五歲的光明病愈出院,醫生十分負責任,還一臉后怕的和鄭母說,要是再晚點送來,這孩子的眼睛可能就要保不住了……
今年,鄭娟也出落成了17歲的大姑娘,渾身上下都是楚楚動人、清純甜美的氣質,仿佛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兒。那雙大長腿一旦動起來,就顯得充滿十分的活力,活像一只在林間自由奔跑的小鹿。
因為受了周秉昆這么多年的培養和調教,鄭娟并沒有長成野丫頭,反而是有了初中文化,恬靜溫柔的性格里,還有著一絲知性的美麗溫婉蘊含其中。
鄭家三口人有了周秉昆的接濟,日子好過了一些。窮人有窮人的智慧,兩個大人對周秉昆是發自內心的感謝,多年患難見真情,雖然不知道這個成熟的孩子從哪搞到的那么多錢,但是她們娘倆卻從未戳破他那個“錢是撿來的”謊言……
大恩不言謝,鄭娟的內心已經被自幼照顧自己的秉昆哥填滿,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。
一次,鄭娟隨著母親外出賣糖葫蘆和冰棍,不巧遇到了一群小流氓。這群年輕人見到鄭娟的美貌,立馬找不到北了,一個個的湊上來調戲起來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。